山东省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
聊城大学泥塑面塑项目正式开班
2021年11月29日,由山东省文旅厅主办、永利yl23411承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泥塑面塑项目在永利yl23411空中美术馆正式开课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延绵传承的生动见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从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受全国疫情影响,聊城大学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针对此次研培计划采用了线上线下混合课程,为此还取消了预期的开班仪式。这也是自非遗培训以来的首次的尝试,前期的泥塑面塑专家示范实践课和非遗基础理论课在线上全部通过腾讯会议app进行,后期的考察调研和展览交流在线下进行。这样的授课方式也是疫情下的一次全新尝试,讲事实、分阶段、高能效、机动灵活的开展非遗培训工作。
本次培训班为期一个月,学校调动了全校资源通力配合,并特别邀请鲁西区域东昌泥塑、马官屯泥人、东昌李氏陶器制作技艺、东昌面塑等省市各级代表性传承人前来授课。在课程设置上,遵循国家文旅部提出的“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要求,力求让参加学习的各位学员能学有所得。本次培训班报名踊跃,共有来自全省的30多位学员最终入选。
自2017年启动第一期至今的五年中,聊城大学已经承办了 4期非遗研培班,一百多名来自全省各地的非遗传承人参与了聊城大学的非遗研培课程,几年来,本工作得到学员了一致好评,特别是 2018 年聊城大学承办的东昌葫芦雕刻技艺项目得到了来自各个地区学员的高度称赞,为国家助农扶贫工作做出了实质性贡献。
聊城大学非遗培训负责人表示,本年度研培的目的在于使得全国的非遗传承人群能够更加系统化地运用高校多学科文化平台壮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队伍,经过系统的培训,使得非遗传承人更加强化自己肩上的文化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同时,通过专业系统的课程学习,进一步提高创作思维与技艺。为早日实现共同富裕,助力乡村振兴而努力培养新一代非遗传承人才。